①医疗影像+电力电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这家金属新材料新星专注高端市场,将受益于新能源、核心材料本土替代浪潮; ②产品还有待“上通五”测试验证,但分析师认为钠电池不仅仅是“备选方案”、实际需求空间更大,一文梳理产业链上“变革”与“切换”环节。
《风口研报》今日导读
1、斯瑞新材(688102):①信达证券娄永刚认为,降准有利于推动国内经济复苏,提振工业金属需求,金属资源企业估值修复继续;②公司从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业务起步,并以轨道交通、电力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影像等高端应用领域为目标市场,向客户提供关键基础材料和零组件;③公司高端产品已经实现对西门子的稳定批量供货,并逐步实现对上海联影、昆山医源、无锡麦默等国产设备及球管主要生产企业的供货,伴随国内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本土化的需要,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④考虑公司高端铜合金募投项目即将投产落地,产品向下游高端化延伸,娄永刚预计2022-24年EPS分别为0.18/0.39/0.54元/股;⑤风险因素:新增产能不及预期、新能源需求不及预期。
2、钠离子电池(传艺科技、美联新材、丰山集团):①针对网传鹏辉能源钠离子电池已装车的消息,华福证券邓伟认为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优越,快充无损耗,具备成锂离子电池互补方案的天然优势;②钠离子电池的短期驱动是锂价,未来定价对标磷酸铁锂平替,仍有较大下降空间;③钠离子电芯头部厂商产能规划合计超过100GWh,且存在从锂离子电芯产线技改切换的可能性,实际上产能弹性较大;④邓伟看好若钠离子电池性能、成本超预期,初期可预见应用场景丰富,实际需求空间更大,关注“变革”与“切换”环节;⑤风险因素: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落地、配套材料方案、降本路径和周期尚存不确定性。
主题一医疗影像+电力电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这家金属新材料新星专注高端市场,将受益于新能源、核心材料本土替代浪潮
据央行官网,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信达证券娄永刚认为,降准有利于推动国内经济复苏,提振工业金属需求,金属资源企业估值修复继续。
其中,依托于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产业的持续高景气,新能源用连接器和引线框架需求将迎来加速增长,铜合金作为其中的核心原材料,有望迎来黄金期。
娄永刚深度覆盖先进铜材新星——斯瑞新材,公司从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业务起步,开拓了高性能金属铬粉、CT和DR球管零组件以及铜铁合金材料等核心技术。
公司原有业务中长期将继续受益基建及“双碳”政策的推进,并以轨道交通、电力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影像等高端应用领域为目标市场,向客户提供关键基础材料和零组件。
考虑公司高端铜合金募投项目即将投产落地,产品向下游高端化延伸,娄永刚预计2022-24年EPS分别为0.18/0.39/0.54元/股。
一、乘新能源之风,高强高导铜合金迎快速增长
国内目前对高性能铜合金材料进口依赖度较高,而新能源或为未来铜材主要消费领域。
娄永刚预计,至2025年全球新能源线束(含连接器)铜合金用量将由2021年的10-14万吨增长至30-45万吨。
公司所生产的高强高导铜合金目前已实现在高端连接器、牵引电机端环和导条的产业化运用。
并且公司开发的牵引电机端环和导条,解决了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关键基础材料依赖进口问题。
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的持续驱动以及政策对铁路发展的扶持,公司相关铜合金产品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二、高性能金属铬粉及CT、DR球管需求空间广阔
高性能金属铬粉一方面能够满足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对高性能铬粉的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靶材、高温合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性能铬粉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已经实现对西门子的稳定批量供货,并逐步实现对上海联影、昆山医源、无锡麦默等国产设备及球管主要生产企业的供货,
伴随国内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本土化的需要,公司CT及DR球管零组件将依托下游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碳中和”带动供电及电气开关结构改善,电接触材料空间广阔
公司研发出了领先全球的触头材料,并解决国家电网建设触头材料依赖进口问题,产品国内市占率大于60%,全球市占率约50%,为全球细分行业第一。
客户覆盖了西门子电气、ABB、伊顿、施耐德等全球知名的电气设备制造商和西电集团、旭光电子等国内主要电气设备制造商。
娄永刚预计为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新增装机量将持续增长,将会带动发电及输配电工程需求持续增长,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新一轮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主题二产品还有待“上通五”测试验证,但分析师认为钠电池不仅仅是“备选方案”、实际需求空间更大,一文梳理产业链上“变革”与“切换”环节
针对网传鹏辉能源钠离子电池已装车五菱宝骏kiwi消息,鹏辉能源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产品还有待“上通五”(上汽通用五菱)测试验证,还没有上公告目录。
华福证券邓伟深度覆盖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备成锂离子电池互补方案的天然优势,高锂价是短期驱动,量产元年即将开启,初期可预见应用场景丰富。
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优越,快充无损耗,定价对标磷酸铁锂平替,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钠离子电芯头部厂商产能规划合计超过100GWh,且存在从锂离子电芯产线技改切换的可能性,实际上产能弹性较大。
邓伟看好若钠离子电池性能、成本超预期,实际需求空间更大,关注“变革”与“切换”环节:
(1)“变革”环节:负极(贝特瑞、元力股份、杉杉股份、圣泉集团)、普鲁士类(百合花、美联新材)、铝箔(鼎胜新材、万顺新材);
(2)“切换”环节: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孚能科技、鹏辉能源)等、钠电池新秀(华阳股份、维科技术、传艺科技)、层状正极(振华新材、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厦钨新能、万润新能);电解液(天赐材料、多氟多、新宙邦、丰山集团)。
一、高锂价是短期驱动,资源安全是发展内核
锂盐价格持续上探突破60万元/吨,且资源区位分布不均,存在地缘风险隐患。
钠盐价格不到0.27万元/吨、储量丰富资源易得,预计行业形成规模化生产后,钠电成本有望下降到500元/kWh以下。
邓伟认为,出于短期降本和长期资源战略储备考量,钠离子电池是新能源电池体系降本、保障供应链安全的优选互补方案。
二、不仅仅是“备选方案”:低温性能优越,快充无损耗
相比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安全性、低温性能更佳,排列无序的无定形碳比石墨快充损耗更小。
钠离子电池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由于早期未发现储钠能力强的负极材料,在持续加大研发力度、量产技改后,当前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差距有望被逐步追平。
邓伟预测待产业链形成规模化生产后,有望下降到500元/kwh以下。假设碳酸锂价格跌回15万元/吨,对应LFP电芯全成本约为700元/kWh左右,钠离子电池仍将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三、量产元年即将开启,初期可预见应用场景丰富
当前国内外多企业已展开产业化布局,中长期规划产能超过100GWh。
下半年以中科海钠为代表的钠离子电池专业企业中试线、1GWh级别产线陆续投放,2023年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龙头企业即将推出钠离子电池批量生产方案。
对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要求相对较低、且格局相对分散的两轮车、消费电子、家用储能领域可为钠电提供包容性更强的初步应用场景,低速电动汽车、大型储能有望提供更广阔空间。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中所涉及的股票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